周一編編看到了一則令人心痛的消息 6歲的小朋友在幼兒園午休SW 關注了一周,SW原因暫未官方通報 除開大家都在關注為何監控“掉鏈子”了 討論Z多的是說孩子吃完午餐后 食物未消化完,倒流到喉嚨導致窒息SW
不光是孩子,我們很多人都有這個習慣 吃完飯就會立刻躺下睡個午覺 畢竟現在大家的時間有限 抓緊時間吃完飯,多休息一會是一會 可很少有人認識到 剛吃完午飯就午睡的危害 尤其是孩子的胃還比較小 剛吃進去的食物是需要時間去消化的 如果還沒留給腸胃蠕動的時間 就強迫孩子休息,就會大大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 輕則會引起食道不適 重則會引起反流性食管炎 引發食管糜爛、潰瘍,嚴重者甚至可能窒息死亡
先來說說會厭,從下面這張頸部的剖面圖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:
氣管在前,食管在后,并排而行,圖中黑色“О”所標注的部位叫“會厭”,它由黏膜包著軟骨構成,看上去貌似“蓋板”,相當于一個“安全閘門”。 食物的下降路徑是:口腔→經咽喉部進入食管→胃
空氣的路徑是:鼻腔→通過咽喉部進入氣管→肺
食物和空氣各行其道,互不干擾,正是會厭這個“安全閘門”的功勞。
然而如果我們邊吃東西邊說話,會厭在忙著放食物進去的空檔,還要打開氣道讓聲帶發聲,手忙腳亂之間,就會有少量食物或口水進入氣管。
氣管很自私,除了空氣,誰也不能進它的家,如果有空氣以外的東西入侵,它就會氣急敗壞的收縮、以“排山倒海”之勢把入侵者趕出去,具體就表現為劇烈的咳嗽。
我們的胃和食管相接的地方,也有一個閘門,叫“賁門”,當我們平臥的時候,賁門能緊緊關閉,禁止胃里的食物遛到食管里去,但像老人、孩子或某些病人的賁門就不能關嚴密了。 少量食物殘渣或胃液,會在平臥的時候流到食管,甚至流到氣管的門口,會厭在沒有預警的情況下,很有可能會把它放進去,引起劇烈的咳嗽。
反流性食管炎就是類似這樣的原因造成的,所以,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通常會有夜間咳嗽、咽痛、口苦的癥狀,都是因為胃液溜達到咽喉部造成的。
如果咳嗽可以清除誤入氣管的食物,危險就解除了。但器官很細,Z粗的地方不過2cm,如果一個米粒、幾滴液體可以咳出來,一粒玉米或花生米可就不能靠咳嗽送出來了。
異物引起的嗆咳又會直接刺激氣管表面的粘膜腫脹,并產生大量的分泌物(痰),封閉氣道了,所以,異物一旦進入氣管,如果搶救不及時,可以說是“立即斃命”!
1、喂飯時、或飯后避免孩子哭鬧,孩子在哭鬧抽泣時,易引發嘔吐,引發胃內食物返流。
2、飯后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后再讓孩子睡覺,讓食物先消化一部分。
3、用餐后睡覺盡量側臥,如果平臥要枕枕頭,不能讓孩子躺的太平。
4、寶寶的飯食重在質量不在數量。每餐讓孩子吃到八分飽,多吃有營養的飯菜Z健康。
寶寶入睡后,家長們仍需來回檢查,做到“一聽”、“二看”、“三摸”、“四做”: “一聽”是聽聽寶寶的呼吸是否正常,提防發生食物倒流或者嘔吐物堵塞氣管;
“二看”就是看看寶寶的神態,嚴密注視寶寶的舉動有無異常,發現問題,及時處理;
“三摸”就是摸摸寶寶的額頭的溫度;
“四做”就是對踢被子的孩子要為ta蓋好。
幼兒尚清醒時: 將幼兒放在前臂上,面部朝下,手指托住幼兒下巴,保持頭低位。 在幼兒兩肩胛骨之間的背部較重地拍打3~5下,少量食物可自行流出。 拍打背部后,父母馬上檢查幼兒的口腔,并用手清除殘留在口腔內的奶汁或異物。 上述急救法可使90%以上的幼兒窒息得到解除,缺氧癥狀迅速緩解。
幼兒不清醒或停止呼吸時: 用一只手的拇指放在下牙床上,其他四指放于下頜抬高下巴,看幼兒喉嚨后部有何異物堵塞,如果發現較大異物,則用另一只手小指沿幼兒兩頰部的一側伸入,到達舌根部,把異物取出。
人工呼吸。將幼兒頭后仰30度,張大口覆蓋幼兒口鼻,均勻吸氣后平緩吹氣,見到其胸廓起伏即可。再抬頭放開口鼻,使氣體隨胸廓回縮而排出。如此反復,頻率為12~20次/分鐘。注意用力要適度,不能過猛,以防胸腔壓力過高影響救治成功率。
如果空氣不能吹入幼兒肺部,可將幼兒仰臥,中、無名指并攏垂直下壓其胸骨下部4~5下,使胸廓變形壓迫肺部,氣體逆流沖出將異物排出。如不奏效,可行背部拍打。 食物倒流的情況常發生在嬰幼兒身上,家長們盡量讓孩子在喂飽奶、吃飽飯后半小時入睡,尤其是奶娃娃,喂完奶后記得拍嗝哦~
歡迎大家來得意生活官方媽寶群探討交流
備孕群、孕媽群、產檢群、育兒群通通都有!! 等你來撩~
想知道武漢Z新生育政策?想和三甲婦產醫院專家面對面?想要月子中心/母嬰用品驚爆價 認準——得意孕媽幫 掃碼關注微信號: deyiyunmabang 全武漢的準媽媽都在這里! 注:微信備注預產期+B超單,廣告黨勿擾(例:20201227+漢陽) 想了解Z實用的育兒干貨和本地母嬰閑置消息? 先掃碼關注奶瓶君,微信號:deyiwjz 就能拖你進群,聆聽Z近育兒專家微課堂! 本帖Z后由 得意媽寶咖 于 2020-12-08 10:21 編輯
|